太黑心了股票配资资讯,连老人的养老钱都不放过!
图片取材于网络
在老龄化愈发严重的现代社会,养老是人人关心的大事,也是充满潜力的商机,许多老年人选择在素有“康养巨头”的山屿海集团花钱为自己的晚年生活买一份保障,可谁能想到,还没等到享受这份保障,山屿海集团竟然爆雷了。
3亿多元养老钱凭空消失,涉案金额超25亿,上万名老人血本无归,创始人熊雄“人间蒸发”,只留下一地鸡毛!熊雄此人究竟有什么魔力,竟能让上万名老人心甘情愿把养老钱掏出来?而山屿海又是如何把“候鸟式养老”包装成“候鸟式割老”的骗局?
图片取材于网络
展开剩余89%一、有钱有闲,银发经济人口老龄化,是近些年中国正在面临的严峻现实,真实数据触目惊心,202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已突破2.17亿。
当年轻人还在为房贷车贷焦头烂额时,老人们却成了市场争相抢夺的“香饽饽”,这群手握退休金、攒着半辈子积蓄的“银发族”,在资本眼里简直就是行走的“小金库”。
图片取材于网络
2009年,山屿海精准抓住了这个痛点,推出“候鸟式旅居”养老方案:夏天去北戴河避暑,冬天去三亚过冬,每年还有收益返还,简直是“躺着享受还能赚钱”,老人们怎能不心动?
图片取材于网络
山屿海把客户目标锁定在一二线城市的中高收入老人——这些人既有闲钱,又追求生活品质,为了让老人心甘情愿多掏钱,山屿海还玩起了会员制:一次性交一年或多年会费才能成为会员,满足一定消费金额当场返现金,而非会员需要支付更高费用。
图片取材于网络
在这种模式下,山屿海会员增长十分迅速,2015年尚且只有26份会员合同,而两年后,新增会员就已经超过1170人,会费也足足有1.08亿元,到了2018年,新增会员700余人,吸纳会费超0.8亿元,累计会员约有3600人。
图片取材于网络
在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撑下,山屿海于2012年从海南搬往上海,发展愈发壮大,但只要仔细一看,就会发现山屿海的会员活动不对劲。
这里不禁要问:明眼人都能看出的套路,为什么老人们还会前赴后继往里跳?这就不得不提到山屿海的操盘手——熊雄。
二、熊雄此人,创业经历熊雄的履历看起来光鲜:他早年在银行系统工作,积累了大量中老年客户资源,后来成立山屿海,短短几年就挂牌新三板,还搞出“中国候鸟旅居第一股”的噱头。
图片取材于网络
他常把“我是退伍人员,本色是讲诚信、有担当”挂在嘴边,抖音号“熊雄商学”粉丝超百万,在老人们眼里,他就是“懂金融、有实力”的靠谱企业家,这种人怎么会骗人呢?老人们对他充满信任,毫无防备将积蓄拿来投资。
图片取材于网络
可剥开华丽包装,熊雄的创业史就是一部"割韭菜"教科书。从2017年起,山屿海净利润就开始断崖式下滑,2020年疫情一来直接由盈转亏,换作正经企业,早该断臂求生,熊雄却反其道而行之,玩起“庞氏骗局”——用新钱还旧账,拆东墙补西墙。
为了让老人继续掏钱,熊雄可谓无所不用其极,最缺德的就是“情感绑架”。山屿海员工被培训成“专业孝子”,陪老人聊天、送礼物、打扫卫生,老人把他们当“贴心孩子”,当“孩子”开口要钱投资,老人哪好意思拒绝?
图片取材于网络
但实际上,业务员们只是为高提成,一单百万投资就能拿几万提成,续约还能继续拿到几万块,业绩好的时候,月入十万的业务员不在少数。
图片取材于网络
除了养老服务,山屿海还有个更露骨的“麦子租赁”骗局,堪称金融诈骗的“活教材”。
三、“麦子租赁”引爆危机如果说会员制还能勉强包装成“养老服务”,那“麦子租赁”就是彻头彻尾的金融诈骗。
图片取材于网络
这个号称“3C产品租赁理财”的平台,玩的就是最经典的庞氏骗局:承诺12%的年化收益,投资者投进去的钱,根本没去买手机电脑,而是直接用来填补山屿海的资金窟窿。
图片取材于网络
虽说这一平台是租赁平台,但投资者没有接触到真实的电子产品,那不过只是数字符号,他们或许也在“赌一赌”,赌只要自己能及时收手,就不会成为最后倒霉的接盘者,有人赌对了,及时收回资金,但更多人就没那么幸运了,百万投资成了泡影。
更让人愤怒的是,当老人们发现被骗,想维权都难如登天,山屿海把合同条款设计得极为复杂,既像理财协议,又像服务合同,让普通老人根本看不懂。
图片取材于网络
等到爆雷时,公司账上早就被掏空,创始人熊雄也玩起了“失踪”,而那些掏空积蓄的老人,有的半夜在维权群里哭诉,有的坐着轮椅去派出所报案,此情此景,怎一个“惨”字了得?
山屿海爆雷不是个案,而是整个养老产业乱象的缩影。从“以房养老”骗局到“保健品诈骗”,从“养老理财”陷阱到“旅居养老”套路,骗子们不断翻新花样,而监管却总是慢半拍。
图片取材于网络
更让人痛心的是,有些本该守护老人的子女,还不如骗子公司的员工上心,那些“专业孝子”能记住老人的生日、爱吃的菜,亲生子女却连父母的钱投去了哪里都不清楚。
当资本把老人的棺材本当成“快钱”,当监管跟不上骗子的“创新速度”,这样的悲剧就会不断上演,要彻底杜绝这类骗局,光抓几个熊雄远远不够。
图片取材于网络
监管部门要上心,子女们也该多对父母上心,老人们也要擦亮眼睛,时时刻刻都要记住那句老话:天上不会掉馅饼,掉下来的多半是陷阱。
笔者认为养老钱是老人的底气,更是社会的良心,当父母在晚年还需要为骗局担惊受怕,这不仅是家庭的悲剧,更是整个社会的耻辱。
图片取材于网络
只有监管长牙齿、家庭有温度、老人存戒心,才能让“银发经济”不再成为“割老经济”,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心养老,老有所依。
参考资料: 华夏时报:2025年6月9日《以高额回报向老年人兜售康养项目,山屿海投资集团涉集资诈骗细节曝光》发布于:河南省东方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